top of page

我有一个博士梦,但纠结要不要出国读博

  • 作家相片: Shelver
    Shelver
  • 7月6日
  • 讀畢需時 7 分鐘

今天和大家聊一个话题,以前一对一咨询的时候,总是不能完整阐述。这个问题就是,纠结到底要不要出国?这个人生重要课题,需要分两步进行讨论。


一、先做理性分析:出国的利和弊


先别谈“梦想”,我们从可见的现实谈起,比如:

留在国内3-4年后,积累了临床经验,出国锻炼了科研能力;

留在国内可能多少攒了一点钱,出国则能拿到一个博士文凭;


理性分析,可以一直对比罗列下去,具体的情况做具体分析。


这些都是理性层面的考量,每个人情况不同,得失自然也不同。但真正让人犹豫的,往往不是这些“账面”的权衡,而是内心那道说不清楚的声音。


二、难就难在第二步,做价值判断


这要追问每一个人的内心,因为价值是主观的,别人认为重要的也许你认为不重要。另外,非理性的渴望:梦想、激情、欲望、虚荣、嫉妒,才是人做决定真正的原因。


这些梦想和激情,很难被量化,甚至连描述都很困难,但它们力量巨大。


今天,我们进去深水区,来讨论这部分因素,可能听起来很虚、很抽象;但是不能闪躲,因为这些才是内在真正的决策因素。


三、人为什么会“内耗”呢?


因为这些强大的本能,彼此之间有冲突。


要解决内耗,方法只有两个:一个是消极的,降低欲望。代价是阉割了自己的生命力。一个是积极的,打出去,活出真正的自己。你的情绪、你的感受、你的焦虑和欲望,都是你的工具,都可以为你所用。


人在自我实现的时候,既要通过克服外部世界的障碍来实现外部超越,也需要通过达到内在的身心和谐来实现内在超越,而外在和内在,是会互相影响的。


但是也有前提,要选定自己的欲望,要坚定、要取舍;不然精力都分散掉,人弄的很累,效果也很差。选定要做的事,全力以赴、对外部世界发起挑战,“内耗”从此变成了“外耗”,所有阻碍你的最后都在成就你。


难题来了,怎么选定最重要的价值?


之所以难,不是因为它没有答案,恰恰在于有太多的答案。


歌手何勇《钟鼓楼》里,有一句歌词:“是谁出的题这么地难?到处都是正确答案!”。


一个上进的年轻人,如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;如何认识自己;如何找到社会中自己的位置和坐标。这是每个人,也是我自己,乃至每一代人都会面临的问题。时代会变化,新技术取代旧技术,新制度取代旧制度,但是这一“寻找自我”的旅程永远不会终止。


但现实的压力、群体的盲从、虚假的诱惑,都可能会让人放弃这种宝贵的探索。尤其是当下的环境,人们更愿意相信体制、资本、技术、数字、工具,却不相信个人的自由意志,躲在通行的规则和廉价的享乐背后,最终人会发现:这种生活其实不值得一过。


活得没有激情,就是对上面这句话最好的注解。


四、什么是激情、梦想和信念?


接下来的篇幅,就来聊聊激情、梦想、信念。不是简单甩出这几个大词就了事,而是试着剖析和阐述它。因为这才是人有内心力量,敢于成为自己的真正原因。


什么是激情?


激情就是,为了你爱的人和事,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,吃多大的苦。同时,激情需要以全部身心的力量,选择一个狭窄的突破口,才有可能实现。passion在英文里有吃苦的意思。


如今,我们的生活就像短视频一样,永远有下一个,其实是雷同的“新鲜”,所以无法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点上,青春和才情就消耗在这没完没了的“划动”之中。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,一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。你不改变这个过程就改变不了这个结果。激情就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推动力。


什么是梦想?


突然想到下围棋,围棋中,高手为了争势往往放弃眼前吃子,要拿长远利益,就要先放弃眼前利益。将欲取之、必先予之。什么才能让人有放弃眼前的格局和眼光呢? 是梦想。


人要对自己有想象力,对未来有期待和幻想,这样才会充满活力,因为幻想出来那幅美好图景,时刻引诱你不断前进,生活就这样被开采出来,一切都是崭新的、所以激动人心。有时候,忙了一天或者遇到挫折、别人的不理解等等,只要一启动“幻想”,疲惫就缓解许多,一切都值回票价,仿佛是给自己的心灵“充电”。


梦想只是一个“诱饵”,它骗我们上路,而所有的收获都在过程之中。


但是这里还需要加以辨析,这份被“幻想”出来的力量,如果不能落到具体的事情上,否则会变成一种空想和意淫。


任何群众运动、传销组织的首脑,都精通如何用梦想来激发人的力量,但这份力量却被剥走,让参与其中的大多人,最后成了他实现梦想的“燃料”,这也很可惜。


黑格尔的辩证法,梦想与现实是一对依存的概念,必须同时存在,彼此之间才能相互有意义。

真正的梦想,首先就是要面对现实,然后想办法超越此刻的现实,一点点解决问题,一点落实到每一天、身边的、具体的事情当中,才没有辜负你的梦想。


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词,叫“高能量人士”,什么是高能量的人,就是有激情和梦想,自己能给自己充电的人。


什么是信念?


这个世上最有力量的神,就是人的信念。激情和梦想有巨大的能量,越是大的能量越是不稳定,需要一个壳,这个壳叫信念。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:爱自己。怎么爱自己呢?吃饱穿暖,别让自己累着,是一种爱自己。但是,更刺激、更高级的爱自己,是忠于自己的决定,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。把这种爱自己推到极限,就是信念,去相信自己。当然真正的自信,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即使把情况想得糟糕一点,还是依然相信自己,把远光放长远。


最近看陪儿子看动漫《海贼王》,路飞的魅力,就是他真心认为自己就是海贼王,即使还没有船员、没有船、没有寻宝地图,只是一个草帽男孩,但是它选择了一种自己想要成为的身份,那么坚决,那么单纯。有了内心信念的人,才可以以自己的体验和内在意义为坐标,而不以外部传统标准为目标。按时髦的话说,就是他的框架很强。

 

当路飞对抗司法岛时候,他是海贼王当路飞保护香波地岛时候,他是海贼王当路飞打败明哥时,他是海贼王每一次的历险和战斗都应证了他就是海贼王有信念的人,才是真正的强者,敢于付出爱的人,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。


唱了一通高调,也很抽象,其实这也是整个基督教思想的精华;“万古长青的松柏,并不胜过转瞬即逝的玫瑰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事只有一件,心中始终长存,有信、有望、有爱”分别对应了上面讲的激情(爱)、梦想(望)、信念(信)。


掉书袋,拿圣经背书,是想和同学分享,这些思想观念,是有深厚的伦理学基础的,并不是简单的鸡汤。


五、梦想不是找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


那么问题来了,我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“机会”,找到为之无怨无悔奋斗的“梦想”。这个事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明白的。


答案是:这个机会和梦想,不是找来的,永远找不到。如果,有人想获得完美的爱情,希望另一半,按现在的说法:有令人心动的外表、三观契合、灵魂共振、很懂你、在事业上是战友、在生活中有共同的兴趣,这样的理想伴侣永远也找不到。


如果,有人想获得一份事业,能赚钱,商业模式也好,又能产生社会价值,和团队相处也很和谐,这个也是不可能的。这个可能是变相的“传销”。完美的爱情和事业,不是选出来的,是被做出来的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。


就像《小王子》的玫瑰花,本身再普通不过,只因“小王子”的爱和百般呵护而变成了世上唯一。天平的两端,是一端先付出,另一端就自动生成了,如果一端不投入,另一端是永远不会出现的。是反过来的。


说回出国读博,其实也是一个类似的选择。一方面,固然要做很多得失上的权衡,但另一方面,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,是先选了才知道的,是付出了才会有的。


六、如何面对选择焦虑?


另外,关于选择,我最近有一个这样的感悟:就是当我们做选择的时候,要减少在事上纠缠我该怎么做?而是应该在内在去看见你为什么犹豫?


什么意思呢?就是从长远的层面来看,我们人生中不可能有任何一个选择是错误的。之所以有什么选择看起来是错误的,是因为在事后,我们反过来看这个选择给我们带来的结果。这个结果不好、这个结果我们不喜欢的时候,我们才会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。


可这个选择最后的结果,在此刻是不能预知的,这个结果的大部分是被你做出来、开创出来的,这部分不可知。


所以,我们可以去观察自己为什么犹豫,为什么“左右为难”。那么这个“左右为难”、这个犹豫的两边,挖到最深处,一定背后隐藏这一个头脑给你的恐惧。出于这个恐惧,你才不敢做决定。去,怕的是什么?不去,怕的是什么?


七、真正的选择,是忠于热爱


有一种选择法是,假设你是安全的,没有恐惧,你更想选择哪一个?这才是你内心更想要的一个。


佛家讲的:无有恐怖,才能远离颠倒梦想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